人類歷史中有壹個無法解釋的奇妙現象,那就是世界各地的哲學在大約同壹時期蓬勃發展。代表印度哲學的《古奧義書》成書於公元前八至六世紀;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希臘哲學的先驅米利都的泰利斯則於公元前624年誕生;佛陀悉達多大約在公元前566至486年間降生。
哲學源於人類的困惑,最根本的問題是“事物的本質是什麽?”以及“如何解釋事物的變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最終形成了我們所稱之為哲學的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事物的表象往往與其真實狀態大相徑庭,現象並不等同於實在。哲學家們以全新的視角審視這些問題,摒棄了以往神秘的解釋方式。
早期的哲學對不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塑造了人們的信仰、思考方式以及生活習慣。我們的文化吸收了哲學所提供的世界觀、道德觀和生活目標,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
在希臘時代,人類和科學的認識被視為哲學的壹部分。哲學不僅要解釋人類的生命,還必須能夠闡釋世界、自然及其背後的諸多現象。實際上,我們日常的思考方式很多都根植於豐富的哲學傳統中。如果我們想了解人們為何堅信某些觀念,關鍵在於理解他們的知識和信仰的來源,而這些來源往往就是哲學傳統。
本書是壹部世界哲學史的選集,通過哲學的視角,描繪各地思考的特征。作者采用實地觀察和比較分析的方法,捕捉了中國日常生活中對和諧的強調、伊斯蘭世界對世俗化的抵制、印度的生死輪回以及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從而為世界構建出壹個更完整、更客觀的圖景。
提醒:
網站每天更新不易,希望大家可以幫站長宣傳壹下網站,非常感謝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