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料科學家的領域中,當他們開始研究股市時,常常會聽到一些專業術語和智慧建議,比如「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以及「低買高賣」。這些投資策略似乎為人所知,但是否真的適合每個人呢?
尼克·馬朱利,一位資料科學家兼財富管理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在投資世界中,數據和證據比盲目的信任和猜測更重要。因為許多長期以來被認為正確的觀點可能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或每個情況。
馬朱利出生於普通家庭,大學前對股票一無所知,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感。他讀過很多投資書籍和文章,並努力遵循其中的方法,但他對未來的恐懼並沒有減少。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來分析市場,創辦了「金錢與數據部落格」,並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他把看似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了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之一。
他分析了近百年來的股市數據後,得出了一個簡單而可靠的結論——最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這聽起來很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這就是「成本平均法」(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儘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