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渴望掙脫由感受與錯覺所構成的束縛?是否期待以更加審慎、敏銳、清晰且愉悅的態度去感知這個世界?自兩千多年前起,佛教便對人類心智的構成及其對環境的反應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隨着科學進步、心理學實驗的累積以及天擇理論的完善,我們如今得以運用科學的態度,深入挖掘佛教中“無我”與“空”這兩個核心概念,以及備受推崇的靜坐冥想的力量。
佛教認爲,人類所經歷的焦慮、憂鬱、憤怒和貪婪,都是由於對世界缺乏清晰認識所導致的錯覺,是對現實的一種扭曲。幸運的是,歷經千年的靜坐實踐和佛教哲學,能夠幫助我們轉變世界觀,獲得清晰的洞察力,從而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成爲更加優秀、更加快樂的人。
盡管佛教哲學和現代科學在探索路徑和證據標準上存在差異,但佛教的覺悟與西方的啓蒙思想之間卻存在着驚人的共通點。本書也將爲證實佛教靜坐冥想的基本有效性提出新的論證。
現在,只需推開這扇門,你便能在“幻象與束縛”與“洞察與自由”之間,選擇你向往的人生軌跡。
提醒:
網站每天更新不易,希望大家可以幫站長宣傳壹下網站,非常感謝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