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人們每天醒來就被大量信息轟炸,而各個領域的創新不斷湧現,我們所學的知識卻在每分每秒都在快速折舊!如果只是持續地獲取、輸入固定知識,大腦會因負擔過重,無法吸收消化,使知識淪爲讀過的死水,無法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爲了應對斜槓時代的多樣化挑戰,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戰鬥力”。除了在學校、補習班進修之外,最簡單的方式來就是自學閱讀。
本書作者求學時主修哲學、美術史,畢業後進入外商顧問公司工作,不僅在商業領域出版多本著作,還在研究機構擔任講師授課。爲何非本專業出身的他可以跨領域取得成功?這都多虧了獨樹一幟的自學閱讀法所賜。只要學會本書的“高效閱讀法”,便能事半功倍,將知識化爲競爭力,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想成爲一個不被時代淘汰的現代人,你必須靠自學增加競爭力!
過去,人們在學校學習大量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如今互聯網的便利造就了知識的日新月異,作者認爲人人都需要自學,原因有四點:
知識的呆賬化: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正急速地被時代淘汰。例如營銷學的4P,已然被大數據營銷所取代。
產業蒸發的時代:創新將徹底顛覆以往的組織結構。例如在智能手機加入市場競爭後,掀蓋式手機便遭到淘汰。
人的壽命與企業壽命呈反比:人的壽命變長,退休時間也跟延後,但企業的旺季壽命卻變短,得不斷求新求變才能永續經營。
新時代的斜槓人才需求:在單一專業教育體系中,很難培養出推動創新的人才。若不想被時代淘汰,就必須具備能橫貫、結合兩個以上領域的知識的能力。
■自學不僅僅是未來趨勢,更是一門系統概念的技術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不能將知識化爲自身的思考,就難以活用於職場、人際關系等必要情況。市面上自學相關的書籍,內容多爲速讀法、筆記術,旨在強調如何“輸入”資訊。本書則提供一套高效率的自學系統,將所學的知識轉變爲靈活運用的即戰力。
以乘法讀書法來制定自學戰略:以自己擁有的領域爲起點,思考要如何跨界相乘另一個領域,建立自己獨特的定位。例如:“設計領域”x“科技領域”造就了Apple;“古典樂的作曲技術”x“流行音樂”造就了坂本龍一。
根據目的調整資訊輸入的方式:有的知識和工作立即需要,有的是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有的是深化人文素養,有的是純粹的娛樂。讀書的目的不同,資訊輸入的方法也大有區別。
將知識消化吸收,轉化爲能運用出來的洞察:即使在讀生物學的知識,也能邊讀邊同步聯想思考,運用在商業領域的啓發。比如:讀到螞蟻窩運作的知識,能將其對應到團隊組織效率提升的借鑑。
善用科技工具,打造靈活知識網:若知識是魚,大腦便是空間有限的冰箱,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要記在大腦中,但你可以養個魚池,需要時就能捕到魚。善用Evernote等轉存工具,讓你的海量知識隨時取用。
■人文素養將成爲橫貫領域的武器,提升你的競爭力
目前社會上迫切需要的是能跨領域的人才能,放眼古今中外,很多時候促成進步的意見都是由領域外的人所提出的。如果認爲自己不是該領域的專業人才,過於客氣不敢提出疑問,將嚴重阻礙創新。對一個組織領導者來說,跨領域也是必要的條件。如此一來,才能爲了共同的目的,驅動各個領域的專家成功提升競爭力。
學習人文素養方面的學問,可以增進“提問”、“懷疑”的能力。因此未來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知識,來增進聯系各領域所需的必要修養。